麦论解盘重心转移沪强深弱风格转变声东击西
麦论解盘:重心转移沪强深弱风格转变声东击西
多头涨势中最关键是均额量及均数量的趋势演变,任何的成交量增减都与自然的运行有关,但不管如何增减,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趋势上运行,例如上周四及五接连两天的缩量,沪市两天日成交额降到3872及3675亿元,低于80日均额量3849亿元,但高于160日均额量3461亿元,接近前面周期7月1日启动量3699亿元。在成交量的对比、对称及对应上这是明显急速缩量,意谓日成交额急速降低存在变数。
成交金额快速降低在涨势中视为多方在上涨阶段中自我修复整理,操作上暂时停看听,暂缓大量投入,才会有如此明显萎缩倾向。缩量回测在涨势中属于缩量修整或量缩价稳,也可以是量缩价跌。
上周五是量缩价涨,多方采取站稳20日均线后拔高,主要是因为力守20日均线不破,关键在上周三跌破20日均线后力守,横向对比扣减点位是7月16日收盘3210点,到了周四是“扣抵走高”属于典型的助涨优势。
上周五一样如此,此时进入横向周期的横向对比,即回到原来的价格支撑周期,在没有明显杀跌盘,也没有明显卖压盘的情况下,多方力守在20日均线之上不破,在其后放量再涨。
周一的上涨属于站稳20日均线后拔高上扬,采取权值权重股强势拉高说明资金转入指数个股,造就指数股的强势上涨,指数相对应涨势,构成周一亮丽的量增价涨。不过仅上涨2.34%,还是略为偏小。
周一上证指数收盘上涨78.70点,涨幅2.34%,以3438点作收,逼近前面高位3458点,以7月9日最高收盘3450点作为平台压力,显然周二可以轻轻松松突破后再创新高。再创新高是否就意谓打开上方上涨空间可以直捣黄龙,继续再拔高呢?
从价格上涨造就的优势观察判断,显然不需要动用多少资金造就指数走高,说明资金用在刀口上,即使是动用权值权重股拉指数,也是恰到好处拉高指数,如此精准的使用资金,显示市场整体控盘的稳定性优势,多方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与主控权。
上周本栏谈到必须关注“第3圈”的量压,周一日成交额增量达到5374亿元,大于20及40日均额量5014及5187亿元,这两条均额量线未来19~9天明显进入扣低量而助涨的优势,均量线的趋势可以维持上升格局,具有随时助涨的优势,但只能增量继续拔高上涨,或采取滚量推升助涨,不能有缩量不涨现象,也不能有放量反跌的演绎。
多方在如此有利的局面应该要直捣黄龙,放胆拉抬,不需要遮遮掩掩,也不要顾东顾西,只要勇往直前即可。是不是再放量拔高呢?其实不尽然,因为增减量中多一分量会产生负担,少一分量会力有所未逮,最终的差异在持续性放量。
从高于20日均额量5014亿元后,还可以继续再增量或滚量达到那一个高度量水平?绝非持续不断放大量上涨都视为占优,而是必须在稳扎稳打稳定中增量推升,不疾不徐也不能瞬间过度扩增量,更不能持续“第二及第三个小时增量大于第一个小时”造成反转下杀的出逃模式,即增量上涨必须是稳步推升再上涨,过犹不及,必须适度适可的维持温和扩增。
最后的关键一定是回到成交手数换手率上比较,更关键在于指标股中国人寿的绝对优势,只要维持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强势拉高涨停,多方可以随时保持一定的,再次的优势。不能出现声东击西,拉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手法,这样多头涨势就可以一路开绿灯。
比较深市,周一日成交额6165亿元,低于20日均额量6342亿元,主要是低于“对比扣减量”偏高,显示这个阶段没有明显增量资金投入深市,即便是前面两天缩量低于160日均额量,周五收盘未能回到20日均线13526点之上,周一收盘13742点越过20日均线13541点之上作收,有点勉为其难的随势而涨,不是主动求涨的方式上扬,操作心态上及操作意愿都明显偏弱,显示持股信心不稳定。
这个现象反应在中小板市场上,但暂时还不会造成高位压力,多方仍有一定的平衡优势,只能说这个阶段只宜涨,不宜跌,或只能涨,不能跌。一旦下跌或反转掼压会破坏原来应该有的支撑,再杀跌直接掼破40日均线情况就不利多方。
最明显在于创业板市场的弱化,虽然有增量但增幅不明显,同时20日均线形成明显的压制,目前依托40日均线的护守,主要是日成交额低于40日均额量预计有5个交易日,横向对比低于7月1日的成交额,意谓再缩量弱化后再下跌的动作会扩大。这是最大的差异,也是后市最明显的变数所在,必须形成主板市场绝对强化涨势后,回头激发创业板市场不跌,才可以顶住它的弱化。
显然创业板市场是最大变数,其次是中小板市场,采取周K线双保险指标辨识,确实存在巨大变数,有明显“拉高不成后的反手下杀”的特征,但愿不会也不要,这样才可以确保两市稳定走高。如果事与愿违,必须马上接受事实的转变,规避可能出现平衡改变后的风险。
倘若沪市主板市场一路开绿灯,而且出现明显的一而再上涨,可以护守深市减缓下跌,但无法激发深市强势跟随,不怕其它就怕扯后腿。最大变数在成交量跟不上,无法再次放大量上攻,此时必须注意后市的转变特征,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。